School Profile

校长札记

校长札记(1)——自由学习与任选专业

2018-08-26

任何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懂得,学好任何一门知识首先是基于学习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换个说法就是:爱好和热情。谁都知道“热爱出天才”这个说法。正因为如此,以任选专业为基本前提的所谓“自由学习原则”,几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大学中成为通例。更有甚者,有的著名大学学生可以自行确定一个属于自己的教育计划,即所谓“自由选修型课程设置模式”,当然由此而形成的专业也就是“千人千面了”,如美国著名的布朗大学和阿姆赫斯特学院。

国外先进的高校之所以普遍实行任选专业,因为只要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明确了高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理念,那么对于客户提出的调整一下服务内容这个小小的要求,学校无论如何应该满足。

国内的高校要想实行任选专业却成了个大问题,原因首先在于所谓的“师道尊严”理念:不以学生为中心。第二确实有制度造成的客观原因:组织机构难以调整、教师队伍难以调配、学生过于集中一些热门专业等等,必然导致有人胀死吃不完,有人饿死吃不饱的现象。

只有新机制才能解决这一老问题。

有人为这种制度辩解,说学生根本不了解专业,谈不上什么喜欢,所谓的喜爱和选择都是盲目的。他今天不喜欢,学习一段时间就会喜欢,他今天说热爱,明天也许又不热爱了。这话我怎么听来都像当年封建包办婚姻的老太婆反对儿女自由恋爱的腔调。

为什么国内大多数高校就做不到任选专业呢?我以为有以下几大原因:

1、观念问题:

一是计划经济的观念,各专业是有计划的,学生当然不能任意调换专业。这个观念目前不太能拿上桌面,但仍深藏在心里。

二是市场在变化的观念,今天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变成冷门专业,所以变还不如不变。这和“今天你爱他四年后也许就不爱了”是一样的逻辑,我称之为“包办婚姻观”,很盛行。说者振振有词,听者无言以对。

三是资源有限观念:热门专业教师、实验室等办学条件有限论。这很荒谬,因为有限是永远的,选择也不是无限的。这属于“自己不想办,却说没法办”一类的。

2、组织架构问题:

上述“资源有限观念”不是无风起浪,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组织架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的教师组织架构和学生组织架构都缺乏弹性。怎样按大类招生的要求,组织大学的“弹性生产线”?我在《大类招生》一文中有详细讨论。

3.功利原因:

人们会发现,当某种“稀缺”对一些组织或个人有益时,这些组织或个人处于功利的原因会竭力保持它的稀缺性。热门专业的稀缺性显然对这些大学和其中的一些人有益,这种“稀缺”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的名气,另一方面使其中一些人因此而更有权。因此这些大学和这些人可能产生功利方面的动机去保持这种“稀缺性”,而不是为学生着想去清除这些稀缺。当然我这种分析显得不够“江湖”。

4、教师问题:

其中有教师自身的问题,如知识结构不适合跨专业流动授课等等,也有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如激励制度、职称制度、跨专业之间(各学院之间)人才流动受阻等等。这些因素是交互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人事制度问题。这里不深究,后面还要谈到。

实际上,无论高校如何努力,也仅仅只能做到“任选专业”,这与“自由学习原则”还相距甚远。要彻底解决问题,唯有放权给学校这一条路可走。也就是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要把专业设置的权限管得过多,卡得过死。应让学校自主决定,由认证机构评估,这样,专业设置一下就可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不仅学生可选择的面宽了,学校与市场专业不对口的老大难问题也容易解决了。

目前专业限制过严、数目过少,还有两大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

一是由于专业数目过少,少数老牌、名牌大学瓜分了各专业排名前几名,大多数学校只能甘居二、三流。这些学校要办出特色,只能是一句空话。人家一查排名,你有的所有专业都榜上无名,何来特色?如果专业设置一放开,专业数目不是几百个,而是几千个。据统计,当今社会可细分的职业类别有上万种之多,那么这上万种职业类别又可分为多少专业?多少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因此可以在一些专业上成为全国前几名,这样,所有的学校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招,教育百花盛开的局面由此而形成。全球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就是这种态式。学生选择面宽了,学校与市场专业对口了,学校的专业特色也办出来了,一箭三雕。

二是由于专业太少,过于讲求所谓的“学术性”,导致社会的绝大多数职业、行业、专业被大学拒之门外。这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必然导致一些老行当无人继承,新行当无人开拓。这不仅不利于文化传承,不利于经济发展,客观上也将当今社会的众多行业打入“上不得厅堂”的下三流行当,这不仅对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也是极为有害的。

所以,应该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来增设专业,而不是单纯按“学术原则”来设置专业,由学校自主、认证机构评估,而不是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这样,众多前所未有但社会客观需要的新专业就会大量涌现,许多名不见经转的学校因此而可以在一些专业上成为全国前几名。这样,所有的学校都各自有自己的“绝招”,“名牌”学校不是目前的几十百把所,而是今后的几百上千所。这样,所谓“稀缺”教育资源一下子就不稀缺了,名牌专业再也不为几个老牌大学垄断了,“学以致用”的专业也大量产生了,“应用教育”非做不可的神话也可以由此而破。美国不正这样做的吗?他也只有几十所哈佛、哥伦比亚这样的长青藤大学。但却有几千所各放异彩的形形色色大学,他们各自都有自己拿手的专业,许多排不上名的学校却有全国第一流的专业,吸引着众多热爱这一专业的学生来求学。行业的轻视与冷落问题也解决了。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圣殿”。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了自己的“自尊”,不像当今我国,绝大多数职业都被当作下“三下流”,摒弃在大学之外。

我曾到美国中部的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他们的矿山爆破专业是全美第一,我问他的一个黑人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他说他从小就喜欢战胜自然,只有这个专业能实现他的梦想。我看到他谈起自己的专业那种自豪和激情,再想想我读大学本科时同学们对专业的沮丧和失望(恰好是我本科是化冶专业),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美中之间科技差距的根源所在了。

如果一个学生不能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那么就像一个恋人不能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而只能与一个不爱的人结婚,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种事在我们的教育界却大量发生,多少人却熟视无睹!多少人才因此而平庸终生,多少人的生活因此而暗淡无光。

因此,当务之急有二,一是给学生以选择权,大学招生由学生任选专业。二是增加专业数,由大学按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种类增加之需而增加更多的专业。

这也许导致一些学科和专业的混乱,但较之社会生产发展之需求,较之学生人生幸福之追求,这种混乱又算什么?何况由混乱到有序是发展之必然。